日常生活中的防辐射可研报告
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广泛使用,无线电广播、移动电话、电视以及微波技术等事业迅速发展和普及,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提高;各类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等迅速进入办公与家庭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向人类索取代价。由于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新的污染与威胁,是继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又一
大污染———“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是一种无形的污染,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公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被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
电磁辐射污染及主要来源
电磁污染,是指超过人体承受或仪器设备容许的电磁辐射,它是以电磁场力为特性,并和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家用电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而电磁污染则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达到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会升格为电磁污染。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
电磁污染源按频率的不同可分为工频场源与射频场源。工频场源以高电压、大功率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污染为主,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和高频熔炼设备等。高频淬火机在工业部门应用相当广泛,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更是如此,以葫芦岛市某厂高频淬火机作业区电磁辐射测试情况为例说明电磁污染,工人在工作带内,站位1. 7 m高度处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水平高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都有许多部位超
标,说明对设备应当加强防护措施,尤其是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射频场源主要由无线电或射频设备工作过程产生的电磁感应与电磁辐射所引起的,主要有无线电广播通讯、电视发射系统,微波加热与发射设备、集中放置的家用电器和长时间使用电器设备等。
如何减小和防止辐射的危害呢?
对于同一设备或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设备进行试验表明:设备的功率愈大,其辐射场强愈高;反之,功率愈小,其辐射强度也就愈小。例如,当一台机器,其功率为20 kW时,在某一点测得场强值为20~45 v/m;当功率40 kW一台机器,同一地点场强值为40~70 V/m,提高几乎一倍。
做这样一个试验,对于同一台射频设备,改变其频率,再测量其场强,从监测结果可得,其频率愈高,场强愈高,反之,则愈低。一般来讲,如果间距加大,那么场强减少,而且衰减比较明显,也就是说,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地减小。在理想条件下,对于感应场,其电场强度与场源距离的立方成反比,磁场强度与场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对于微波,其功率密度与场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如,我们对于某厂高频熔炼设备进行测试,操作台附近工人工作带场强为1240~185 V/m,距离操作台0·5 m处,电场强度为49~51 V/m,距操作台lm,场强为12~19 V/m。由此可以表明,如果进行屏蔽,重点是设备的近区。
设备的屏蔽与接地状况有重要关系,所以加强设备的屏蔽与合理地接地,就能大幅度地降低高频辐射场强。所说屏蔽就是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里,阻止其传播扩散而实施的工程技术措施,也就是说屏蔽是对电磁能量传播的控制手段。接地是指高频接地,它不同于电气设备本身的静电接地,科学的接地极,可以将感应电流迅速流入地层,从而起到很好的降低辐射场强的作用。
电磁波的危害
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或产生累积效应时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造成伤害。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 ,超标的电磁辐射可造成广泛的生物损伤效应。据专家介绍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 ,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 头疼、失眠 ,部分女性月经紊乱 ,心动过缓 ,心搏血量减少 ,窦性心率不齐 ,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 ,引起白内障等。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 ,男子精子质量降低 ,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4)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 免疫、 生殖和代谢功能 ,严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5)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总之
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带来了极大的辐射危害。现代人几乎很难脱离具有辐射的环境,正因为如此,对待辐射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