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设计

1.电路设计EMC器件选择





1.1数字器件EMC电路设计


1.1.1器件的选择
  大多数数字电路采用方波信号同步,这将产生高次谐波分量,如1示。时钟速率越高,边沿越陡,频率和谐波的发射能力也越高 因此,在满足产品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速时钟。在HC能用时绝不要使ACCMOS4000能行就不要HC。要选择集成度高并EMC特性的集成电路,比如:
  * 电源及地的引脚较近
  * 多个电源及地线引脚
  * 输出电压波动性小
  * 可控开关速率
  * 与传输线匹配的I/O电路
  * 差动信号传输
  * 地线反射较低
  * ESD及其他干扰现象的抗扰性
  * 输入电容小
  * 输出级驱动能力不超过实际应用的要求
  * 电源瞬态电流低(有时也称穿透电流)

  高技术集成电路的生产商可以提供详尽的EMC设计说明,比Intel的奔MMX芯片就是这样。设计人员要了解这些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详尽EMC设计建议表明:生产商关心的是用户的真正需求,这在选择器件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早期设计阶段,如ICEMC特性不清楚,可以通过一简单功能电路(至少时钟电路要工作)进行各EMC测试,同时要尽量在高速数据传输状态完成操作。发射测试可方便地在一标准测试台上进行,将近场磁场探头连接到频谱分析仪(或宽带示波器)上,有些器件明显地比其他一些器件噪声小得多,测试抗扰度时可采用同样的探头,并连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续射频或瞬态)。但如果探头是仪器专配的(不只是简单的短路环或导线),首先要检查其功率承受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时近场探头需贴近器件PCB板,为了定关键探测和最大化探头方  应首先在整个区域进行水平及垂直扫描(使探头在各个方向相互垂直),然后在信号最强的区域集中进行扫描 

img1
1 /下降时间1ns的理60MHz方波的频 


1.1.2不宜采IC 
  ICEMC 很不利,建议直接在PCB上焊接表贴芯片,具有较短引线和体积较小IC芯片则更好 BGA及类似芯片封装IC在目前是最好的选择。安装在座(更糟的是,插座本身有电池)上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的发射及敏感特性经常会使一个本来良好的设计变坏。因此,应该采用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表贴可编程储存器。
  带有ZIF座和在处理器(能方便升级)上用弹簧安装散热片的母板,需要额外的滤波和屏蔽,即使如此,选择内部引线最短的表ZIF 座也是有好处的。

1.1.3电路技术
  * 对输入和按键采用电平检测(而非边沿检测)
  * 使用前沿速率尽可能慢且平滑的数字信号(不超过失真极限)
  * PCB样板上,允许对信号边沿速度或带宽进行控制(例如,在驱动端使用软铁氧体磁珠或串联电阻)
  * 降低负载电容,以使靠近输出端的集电极开路驱动器便于上拉,电阻值尽量大
  * 处理器散热片与芯片之间通过导热材料隔离,并在处理器周围多点射频接地。
  * 电源的高质量射频旁路(解耦)在每个电源管脚都是重要的。
  * 高质量电源监视电路需对电源中断、跌落、浪涌和瞬态干扰有抵抗能力
  * 需要一只高质量的看门狗
  * 决不能在看门狗或电源监视电路上使用可编程器件
  * 电源监视电路及看门狗也需适当的电路和软件技术,以使它们可以适应大多数的不测情况,这取决于产品的临界状态
  * 当逻辑信号沿的上升/下降时间比信号PCB走线中传输一个来回的时间短时,应采用传输线技术:
 a 、经验:信号在每毫米轨线长度中传输一个来回的时间等于36皮秒
 b 、为了获得最佳EMC特性,对于a中经验提示短得多的轨线,使用传输线技术
  有些数字IC产生高电平辐射,常将其配套的小金属盒焊接PCB地线而取得屏蔽效 PCB上的屏蔽成本低,但在需散热和通风良好的器件上并不适用。
  时钟电路通常是最主要的发射源,其PCB轨线是最关键的一点,要作好元件的布局,从而使时钟走线最短,同时保证时钟线PCB的一面但不通过过孔。当一个时钟必须经过一段长长的路径到达许多负载时,可在负载旁边安装一时钟缓冲器,这样,长轨线(导线)中的电流就小很多了。这里,相对的失真并非重要。长轨线中的时钟沿应尽量圆滑,甚至可用正弦波,然后由负载旁的时钟缓冲器加以整形。

1.1.4扩展频谱时钟
  所谓扩展频谱时是一项能够减小辐射测量值的新技术,但这并非真正减小了瞬时发射功率,因此,对一些快速反应设备仍可能产生同样的干扰。这种技术对时钟频率进行1% ~ 2% 的调制,从而扩散谐波分量,这样在CISPR16FCC发射测试中的峰值较低。所测的发射减小量取决于带宽和测试接收机的积分时间常数,因此这有一点投机之嫌,但该项技术已FCC所接受,并在美国和欧洲广泛应用。调制度要控制在音频范围内,这样才不会使时钟信号失真,2是一时钟谐波发射改善的例子。扩展频谱时钟不能应用于要求严格的时间通信网络中,比如以太网、光纤FDDATMSONETADSL
  绝大多数来自数字电路发射的问题是由于同步时钟信号。非同步逻辑(比如AMULET微处理器,正steve Furbe教授领导的课题组UMIST研制)将大大地降低发射量,同时也可获得真正的扩频效果,而不只是集中在时钟谐波上产生发射 

img2
2 时钟扩频导致的辐射降 





  1.2模拟器件和电路设计


1.2.1 选择模拟器件
  从EMC的角度选择模拟器件不象选择数字器件那样直接,虽然同样希望发射、转换速率、电压波动、输出驱动能力要尽量小,但对大多数有源模拟器件,抗扰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确定明确EMC订购特征相当困难。
 
1.2.2 防止解调问题
  大多数模拟设备的抗扰度问题是由射频解调引起的。运放每个管脚都对射频干扰十分敏感,这与所使用的反馈线路无关(见图3),所有半导体对射频都有解调作用,但在模拟电路上的问题更严重。即使低速运放也能解调移动电话频率及其以上频率的信.
为了防止解调,模拟电路处于干扰环境中时需保持线性和稳定,尤其是反馈回路,更需在宽频带范围内处于线性及稳定状态,这就常常需要对容性负载进行缓冲,同时用一个小串联电阻(约为500)和一个大5PF的积分反馈电容串联。
  进行稳定度及线性测试时,在输入端注入小的但上升沿极陡 (<1ns) 的方波信号(也可以通过电容馈送到输出端和电源端),方波的基频必须在电路预期的频带内,电路输出应用100MHz(至少)的示波器和探针进行过冲击和振铃检查,对音频或仪表电路也应如此,对更高速模拟电路,要选取频带更宽的示波器,同时注意使用探头的技巧。
  超过信号高度50%的过冲击表明电路不稳定,对过冲击应予以有效的衰减,信号的任何长久的振铃(超过两个周期)或突发振荡表明其稳定度不好。
  以上测试应在输入及输出端均无滤波器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用扫频代替方波,频谱分析仪代替示波器(更易看出共振频率)  

1.2.3其它模拟电路技术
  获得一稳定且线性的电路后,其所有联线可能还需滤波,同一产品中的数字电路部分总会把噪声感应到内部连线上,外部连线则承受外界的电磁环境的骚扰。
  决不要试图采用有源电路来滤波和抑制射频带宽以达到EMC要求,只能使用无源滤波器(最好RC型)。在运放电路中,只有在其开环增益远大于闭环增益时的频率范围内,积分反馈法才有效,但在更高频率,它不能控制频率响应。
  应避免采用输入、输出阻抗高的电路,比较器必须具有迟滞特性(正反馈),以防止因为噪声和干扰而使输出产生误动作,还可防止靠近切换点处的振荡 。不要使用比实际需要快得多的输出转换比较器,保持dv/dt在较低状态。
  对高频模拟信号(例如射频信号),传输线技术是必需的,取决于其长度和通信的最高频率,甚至对低频信号,如果对内部联接用传输线技术,其抗扰度也将有所改善。
  有些模拟集成电路内的电路对高场强极为敏感,这时可用小金属壳将其屏蔽起来(如果散热允许),并将屏蔽盒焊接到PCB地线面上。
  与数字电路相同,模拟器件也需要为电源提供高质量的射频旁路(去耦),但同时也需低频电源旁路,因为模拟器件的电源噪声抑制率(PSRR1kHz以上频率是很微弱的,对每个运放、比较器或数据转换器的每个模拟电源引脚RCLC滤波都是必要的,这些电源滤波器转折频率和过渡带斜率应补偿器PSRR的转折频率和斜率,以在所关心的频带内获得期望PSRR
  一般的EMC设计指南中都很少涉及射频设计,这是因为射频设计者一般都很熟悉大多数连续EMC现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振IF频率一般都有较大的泄 ,所以需要着重屏蔽和滤波


1.3 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电源的特征就是产生强电磁噪声,若不加严格控制,将产生极大的干扰。下面介绍的技术有助于降低开关电源噪声,能用于高灵敏度的模拟电路。
1.3.1 电路和器件的选择
  关键点是保持dv/dtdi/dt在较低水,有许多电路通过减dv/dt/di/dt来减小辐射,也减轻了对开关管的压力,这些电路包ZVS(零电压开关)ZCS(零电流开关)、共振模.(ZCS的一)SEPIC(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CK(一套磁结构,以其发明者命名)等。
  减小开关时间并非一定就能引起效率的提高,因为磁性元件的RF振荡需要强损耗的缓冲,最终可以观察到不断减弱的回程。使用软开关技术,虽然会稍微降低效率,但在节省 本和滤波/屏蔽所占用空间方面有更大的好处 

1.3.2 阻尼
  为了保护开关管免受由于寄生参数等因素引起的振荡尖峰电压的冲击常需要阻尼,如图5示。阻尼器连到有问题的线圈上,这也可以减小发射。
  阻尼器有多种类型:从EMC角度看RC阻尼器通常EMC上是最好的,但比其他的发热多一些。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在缓冲器中应谨慎使用感性电阻 

img3
5 开关电源电路中需要阻 

1.3.3 散热器
  散热器与集电极或TO247功率器件的漏极之间50pF的电容,因此可以产生很强的发射。仅仅直接地把散热片连到机壳,这只是把噪声引向大地,很可能不能减小总体发射水平。
  较好的做法是:把它们连到一恰当的电路结一次整流输出端,但要注意安全要求。具有屏蔽作用的绝缘隔离片可以连接到开关管上,把它们屏蔽内层接至一次整流端,散热片要么悬浮要么连到机壳。
  散热片也可以通过电容连到有危险电压的线上,电容的引线和PCB轨线构成的电感可能会与电 ,这可对解决某些特殊频率上的问题特别有效。应该在样机上多次试验,最终找到散热片的最佳安装方法。

1.3.4 整流器件
  用于一次电源上的整流器和二次整流器,因为其反向电流,可以引起大量的噪声,最好使用快速软开关型号的器件,如图6 

img4
6 快恢复软开关整流器的改 

1.3.5 磁性元件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
  特别需注意的是电感和变压器的磁路要闭合。例如,用环形或无缝磁芯,环形铁粉芯适合于存储磁能的场合,若在磁环上开缝,则需一个完全短路环来减小寄生泄漏磁场 
  初级开关噪声会通过隔离变压器的线圈匝间电容注入到次级,在次级产生共模噪声,这些噪声电流难以滤除,而且由于流过路径较长,便会产生发射现象。
  一种很有效的技术是将次级地用小电容连接到初级电源线上,从而为这些共模电流提供一条返回路径,但要注意安全,千万别超出安全标准标明的总的泄漏地电流,这个电容也有助于次级滤波器更好的工作。
  线圈匝间屏蔽(隔离变压器内)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次级上感应的初级开关噪声。虽然也曾有过五层以上的屏蔽,但三层屏蔽更常见。靠近初级线圈的屏蔽通常连到一次电源线上,靠近次级线圈的屏蔽经常连到公共输出地(若有的话),中间屏蔽体一般连到机壳。在样机阶段最好反复实验以找到线圈匝间屏蔽的最好的连接方式。
  以上两项技术也能减小输入端上感应的次级开关噪声。适当大小的输出电感可以将次级交流波形变成半正弦波(图7上半部分),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小变压器绕组间噪声(直流纹波和噪声)。但这仍将在波形不连续处产生噪声骚扰,比较好的方法采用适当大小的两边绕线的磁性元件,如7下半部分所示,这里的黑点标志绕线的始端(一般惯例),这样便可在次级得到无噪声的完整正弦波,还能改善直流纹波和噪声,同时也能减小发射 

img5
7 用输出电感改善输出噪 

1.3.6 时钟扩频
  与数字时钟扩频相似的一项技术,防止发射集中在几个窄带频点,这在开关电源中同样有效,扩频范围经常比1%2%大很多,有些大功率电源生产商几乎采用白噪声。

1.4 信号通信器件及电路设计


 1.4.1 最好使用非金属导线通信
  金属电缆通信有许多EMC问题。EMC方面考虑,最佳通信方式是红外线(IRDA)或光纤,只要发射机噪声不是很大且接收机有一定的抗扰性(目前金属外壳屏蔽的种类很多)就不会发生问题。
  使用不含金属的光纤时,可以直接将光纤穿过屏蔽体连接到内部PCB板或电路模块上,而不会破坏屏蔽体的屏蔽效能;然而,金属电缆必须在穿过屏蔽体的地方进行滤波/或屏蔽搭接。

 1.4.2 金属导线通信技术
  单端信号通信技术在发射和抗扰度方面的EMC性能都很差,因此仅限于在低频、低数据传输率和短距离场合应用。只要保PCB所有轨线下的地线面的完整性,同时不通过任何连接器或电缆,这种通信方式就不会有不良影响。因此单PCB 产品往往是成本最低的。
  为了获取优质完整信号和EMC特性,高频或远程(有时甚至在线路板 )信号需用平衡信号来发送和接收,这将在本节着重讨论。
  图8是一个优劣对比的例子,该实例中传感器输出的毫伏级信号通过电缆连接到一个放大器上。在第一种连接中,将电缆屏蔽层和零电压点连接起来是不好的,这里使用连接方式也不好,另外电缆屏蔽层仅一端接地同样是不可取的。在宽阔或工业场地中,当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时,会有电缆屏蔽层发热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在平行地导体PEC)上铺设通信电缆以使两端等电位的方法,而不能采用将屏蔽层一端悬浮起来的方法来解决。这PEC可以是接地网状的金属件、电缆管或专门为此目的而铺设的较粗的标准电缆。对电缆铺设方面EMC技术的进一步讨论超出了本节范围,IEC61000-5-2是很有用的参考资料 

img6
8 通信中的正确与错误连 

  对于低频信号(1MHz以下)通信中,出于抗扰度的考虑,采用较高电压是有好处的,但对10MHz以上的频率,这将引起较强发射,因此应采用较低的电压(例如用ECLLVD芯片的电压)。
  传输线技术对高速模拟或数字信号是必要的,这取决于连接线长度和通信的最高频率(见第5章)。即使是低频信号,在其内部连接采用传输线技术,也将使其抗扰度大大提高。
  平衡驱动/接收电路在减少发射和改善抗扰度上更为有效RS485是平衡通信的一个例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达到良好的平衡输/输出。使用平衡输/输出接/驱动芯片是最基本的方法,但也可用隔离变压器,这还可增加共模抗扰度。
  为获得最佳的发射和抗扰度性能,采用平衡结构的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电缆是必要的。双绞线中的微小差异(即使是标识绝缘材料的颜料的介电常数)也是相当重要的。
  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高性能电路中,即使PCB布局本身也要处于物理平衡(镜像)状态,同时务必将平衡线布置在线路板的同一层。平衡所获得的效果用共模抑制比CMPR)来度量。
  当用变压器获得电隔离时,其绕组间电容限制了高频时的CMRR。为了在所关心的整个频带内获得连续的良好共模抑制性能,要串联一个共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一定要贴近电缆或连接器。即使采用平衡输/输出芯片,CMRR在较高频率也会降低,因此也需要共模扼流圈。9说明了这两个例子,这两种方法对任意速率或频带的数字及模拟通信都能改善发射和抗扰度。10表明如何选择变压器及共模扼流圈,以使所关心的整个频带都具有良好CMPR 

img7
9 性能良好的高速电路实 

img8
10 选择磁性器件使全频段内有较高CMRR

  对于专业的音频通信网络,信号频率延伸到20Hz或更低,因此隔离变压器需要做得很大,其绕组间巨大的寄生电容使CMPR1MHz以就下降0,因此需要更大的共模扼流圈,以保证100kHz以下的仍有一定CMRR。很难找到一个在整个频段内都能提供理想CMPR的共模扼流圈 因此要解决整个频段内的共模抑制问题可能需要将两个以上的共模扼流圈串联起来。
  当使用同轴电缆而不用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时,若EMC和信号完整性受到破坏,11中所使用的技术将有助于获得最大的改善 

img9
11 一些性能较低的通信电 

  很多通信仍是低频或低速率的,其信号并非很容易引起发射或受到干扰(例如,进出8位模数转换器的模拟信号就没12位转换器敏感,事实16位和更高位的转换器会更敏感)这样的信号经常在多芯电缆中以单根导线传送以节省成本,如12RS232应用的一个例子)。
  这里一根电缆有N股芯线,最好在电缆每一端通过N个绕组的共模扼流圈连到电路上,12表明了8芯电缆上使用7绕组共模扼流圈,因为一根芯线RS232标准连到机壳地。
RS232仅适于短程通信,因为其单端信号在以发射方式辐射能量时,其完整性很快受损。因此,尽管1211底部电路也如是)看似很简单,但单端信号的使用需要注意共模抑制/或电缆/或连接器的质量,(电缆、连接器种类和质量在第二章讨论)。
  使用具有很慢输出沿的驱动信号可大大降低发射程度,另外,标准驱动电路可经过滤波来减少其高频分量。 

img10
12 低速率数据电路的例子(这RS232 

 1.4.3 光隔离器
  光隔离器对数字信号来说是一项常用的技术,但典型光耦的输入/输出电容大约1pF,10MHz以上的频率范围内阻抗很低,通过与电路阻抗相配合,便破坏了电缆中信号的平衡。
  如前所述,选择合适的共模扼流圈将恢复高频时的平衡,解决在进行快速前沿信号通信时具有的发射或抗扰度问题,图13是在高速光隔离连接中的一个成功例子 

img11
13 高速率光 

  许多低速数据信号中使用光耦,并且经常采用同轴或多芯电缆,多芯电缆中的每一根导线传输一路信号,并有一根公共回流线。这些实例中,只要在接到光耦的每根信号线上串联一个铁氧体磁环就能有效地控制高频干扰。
现在,模拟信号也能通过光耦进行隔离,线性度可达0.1%(例如,IL300等器件) 

 1.4.4 外I/O保护
  外部I/O电缆完全暴露在电磁环境中。对给定的信号和半导体器件来说,以上各图EMC性能较好的电路仅需要较少的滤波或保护措施。
  所有上述的通信电路都可能需要额外的滤波以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对于ESD、瞬态和浪涌现象,如果911.13各图中的上半部分电路中的隔离变压器或光耦能经受住所施加的电压,则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射频滤波也能ESD或快速瞬变脉冲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以上无隔离变压器或光耦的电路几乎均需用二极管或瞬态抑制器进行过压保护,但在低速数据流或低频时采取有力的滤波措施也能解决问题。对于控制信号,可在紧靠连接器的地方串联10K100K电阻,然后100nF10 nF 的电容接到PCB地线面上,这样对几乎所有电磁干扰都会产生很好的屏障作用,不过这样会使逻辑状态的翻转变得迟缓。
  数字通信通常需遵循完善的数字协议,以防止数据冲突,因为保护装置只是阻止对半导体器件的物理损坏。
  在样机电路板上预留布置额外保护性器件的地方,同时要及早测试,以弄清其必要性。

 1.4.5通信
  电隔离的另一说法,但这些术语常被误解或误用。
  以上采用隔离变压器或光耦的电路都的极好例子,因为在没有电流从通信设备经0V或机壳TXRX 间流动。即使电缆屏蔽层两端被连接到机壳上,也是这样。事实上,泄漏电流会流过寄生电容,在CMRR很小时这个电流可意外地达到很大的值。
  术有时也用于电平衡输入或输出,如图9的下半部分电路。尽CMRR特性较好的电路仍会通0V或机壳产生低的泄漏,但这种电路并没有进行电隔离,对浪涌更脆弱。电平衡电路也因两导线中某一条不经意接地时产生不稳定现象而引起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隔离效果受到给两边设备供电的电源本身隔离效果的限制。
  决不能试图通过去掉任意一个设备的保护地来获无地",这样将导致严重人身伤害后果,同时也与必须遵循的几条标准相抵触。若存地环问题,可用适当的电路和安装技术(比PEC),但千万别牺牲安全性。
  最好避免之类的术语,代之以简单电路术语陈述实际所需或想要表示的意思。

屏蔽层不能两端端接的情况:
  在一些场合,明确规定不能通过电缆屏蔽层或其他导体连到设备地,有关设备依然连到电源系统地,但接地系统用特殊方式进行控制。这不利于用低成本获得EMC,屏蔽层仅一端连接将使电路及其导体的平衡更加重要,这对一个给定信号来说,想达到预期的发射及抗扰度特性更困难,而且费用更昂贵。
  就安全性而言,还要注意表面漏电流和绝缘间距。在较大的设备上,当屏蔽层没有两端端接时,脉冲可在未连接处引起电弧,还可能引发火灾或有毒气体。当脉冲到来时,若人体碰巧触摸屏蔽层和其他设备,人体也能感觉到电流的冲击。很显然,若电缆屏蔽层两端不端接,则会在一些电缆和电路器件上增加额外的电气及EMC压力,使脉冲、瞬变ESD破坏更容易发生。

 1.4.6 危险区和高度安全通信
  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需采取特殊的装置限制最大有效功率,有时也需要其它一些限制。由专业化公司制造的这些装置的EMC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1.4.7 通信协议
  数字通信数据传输协议对发射和抗扰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购买执行这些协议的芯片比自己研制好得多。一般的协议简单明了,但却不利于EMC。执CAN MIL5TD1553LONWORKS等协议的芯片内凝聚了数百个人年的干扰抑制经验,任何一个普通的工程组都不能与之相比,因此多花点钱购买现成的产品是值得的。本章不进一步讨论协议的具体内容。

 1.5 无源器件的选择
  所有的无源器件都包含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在高频及EMC问题容易发生的高频段,这些寄生参数经常占主导地位,并使器件功能彻底发生变化。例如,在高频,碳膜电阻或者变成电容(由于大0.2PF的旁路电C),或者变成电感(由于引线自感和螺线),这二者甚至会谐振,从而使结果变得更为复杂;线绕电阻在几干赫兹以上是无用的,1kΩ以下的碳膜电阻直到几百兆赫兹仍保持其电阻性。
  电容由于其内部结构和其外引线自感的影响会发生谐振,超过第一个谐振频率点后,就呈现显著的感抗。
  从EMC角度,表贴元件是首选器件,因为其寄生参数小得多,而且能在直到很高的频率提供令人满意的参数。比如,表贴电阻1k(以下)1GHz时仍保持电阻性。对器件的限制还有功率(尤其是对付浪涌的)dv/dt承受能力(dv/dt值过大,固体钽电容就会短路)di/dt承受能力等。严重的温度系数也会影响无源器件,必要时要降额使用。
  对电容而言,陶瓷介质常具有最好的高频率特性,所以表贴陶瓷电容往往是最好的。有些陶瓷介质具有很大的温度或电压系数,但COGNPO材料没有温度及电压系数可言,是性能非常稳定的高质量高频率电容器。但当容量大1nF时,其外形比较大,且比其它介质的陶瓷电容贵得多。
  SMD元件较有引线的元件的功率标称值低,但由于大功率往往发生在较低频率,在这些地方还是可以使用引脚元件的。磁性元件应具有闭合磁路,这已在上面提到过,这对抗扰度和发射都是重要的。若不可完全避免(收音机磁性天线是什么形状?),使用棒状磁芯扼流圈和电感时必须倍加小心。即使用在线性电源中的电源变压器,在把级间屏蔽层接至保护地时,也可以有较好EMC特性。
  无源器件的所有这些非理想性,使滤波器设计比教科书中介绍的电路复杂得多,而且没有仿真分析工具可用。当将无源器件在高频下使用时,(例如,将高达1GHz的干扰电流耦合至地平面),了解所有的寄生参数是十分有用的,通过简单的累加可以推断其影响。合格器件的生产厂商向用户提供了产品有关的寄生数据,有时甚至还提供宽频带范围的阻抗特性(这些常常揭示出器件自身的谐振)。
  有些无源器件需安全评定,尤其是连到危险电压上的所有器件,交流电源通常是最严重的。最好只使用符合安全标准且印有其识别标志(SEMKODEMKOVDEULCSA等等)的元件。但元件上的标识符号并不意味什么,更好的办法是给符合安全标准的元件取得全部测试认证的一份副本,同时检查应注意的一切现象。
  如果在高速信号的场合或要满足EMC的场合使用寄生参数未知的无源器件,可能要进行多次设计,并推迟产品推上市场的时间 

 2 电缆都是天线



 2.1 频谱利用及潜在的干扰
  图14给出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频率范围,包括交流电源频率、音频、长、中、短波收音机占有的频段、调频及电视广播、蜂窝电话常用900MHz1.8GHz。但实际的频谱远比这拥挤得多9KHz以上的频段几乎都被用于特定的场合。随着微波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该图中所示的频率也很快将扩展10GHz(甚100GHz)。
  图1514上覆盖了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频谱,这些频谱是普通电气及电子设备所发射的。

img12
14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 

img13
15 叠加我们产生的干扰后的频 

  交流电源整流器件在基频至相当高的谐波频率范围内均可发射开关噪声,具体情况取决于这些器件的功率。5千伏安左右的电源(线性或开关模式)由于5060Hz桥式整流所产生的开关噪声,通常在MHz频率以下不能满足传导发射的限制要求。可控硅直流电机驱动装置及交流移相控制系统所产生的噪声也大致如此。这些噪声极易干扰中长波和部分短波广播。
  开关电源的工作基频一般在2kHz500kHz之间。开关电源在其工作频1000倍的频率处仍具有很强的发射是常见的。15给出了个人计算机中常用的频率70kHz的开关电源的发射频谱。这将干扰包括调频广播在内的广播通信。15中还给出了16MHz时钟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产生的典型发射频谱。这些器件的发射通常会200MHz甚至更高的频率超过发射极限值。目前,由于个人计算机采400MHz1GHz以上的时钟频率,因此数字技术必然会对高端频谱产生干扰。
  之所以会发生以上各种现象,是因为所有导体都是天线。它们把传输的电能转变成电磁场,然后泄漏到广阔的环境中。同时,它们也能把其周围的电磁场转变成传导电信号。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导体是信号产生辐射发射的主要原因,也是外来场使信号受到污染的原因(敏感度和抗扰度)。

 2.2 导体的泄漏与天线效应
  电场(E)由导体上的电压产生,磁场M)由环路中流动的电流产生。导体上的各种电信号均可产生磁场和电场,因此,所有导体都可将其上的电信号泄漏至外部环境中,同时也将外部场导入信号中。
  在远大于所关心频率的波长λ)的1/6处,电场和磁场汇合成包含电场和磁场的完整电磁场(平面波)。例如:对30MHz,平面波的转折点1.5m;对300MHz,平面波的转折点150m;对900MHz,平面波的转折点50m。因此随着频率的增加,仅仅把导体视为电场或磁场的发射和接收器是不够的,如16 

img14
16 电场和磁场随着距离增加变为电磁 

  随频率增加的另一个效应是:当波长λ)与导体的长度比拟时,会发生谐振。这时信号几乎可以100%转换成电磁场(或反之)。例如,标准的振子天线仅是一段导线,但当其长度为信号波长1/4时,便是一个将信号转变成场的极好的转换器。
  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但对于使用电缆及连接器的技术人员而言,认识到所有的导体都是谐振天线这一点很重要。 显然,我们希望它们都是效率很低的天线。如果假定导体是一个振子天线(很适合我们的目的),我们就可以利用图17来帮助我们分析 

img15
17 电缆长度与天线效 

  图17的纵轴表示导体长度(单位:米),为了便于观察,将15的频谱复制出来。最右边的斜线给出了导体成为理想天线时导体的长度与频率的关系。
  很明显,在常用的频段内,即使很短的导体也能产生发射和抗扰度问题。可以看到,在100MHz1米长的导体就是很有效的天线,1GHz100mm的导体就成为很好的天线。这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使EMC被称黑色艺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 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频率都较低,典型的电缆不能成为很有效的天线,这就是为什么电气配线趋于过时的原因。
  图17中,中间的斜线表示虽然导体没有成为高效的天线,但仍有可能引起问题的导体长度。左边的斜线表示导体的长度极短,其天线效应可忽略的情况(特别严格的产品除外)。有人说没问题,我已经接地,你听这话多少次了?EMC业界人士中,射频是色盲是经常的笑话。因此不能将传输射频信号的/绿色导线(美国标准中规定安全地线为/绿色)想象成很好的地,并且,所有用于接地的导体也都是天线。


 2.3 所有电缆受其固有电阻、电容、电感影响
  暂时不考虑场和天线的作用,先看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说明:在常用的频率范围内,与理想状态微小的偏差也会导致导体上所传输的信号出现问题。
  * 直1mm的导线,160MHz时,其电阻是直流状态时50倍还要多,这是趋肤效应的结果,迫使67%的电流在该频率处流动于导体最外5微米厚度范围内。
  * 长度25 mm,直径1 mm的导线具有大1pF左右的寄生电容。这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176MHz时呈现大1kΩ的负载作用。若这25 mm长的导线在自由空间中,由理想的-峰电压5V、频率16MHz的方波信号驱动,则16MHz的十一次谐波处,仅驱动这根导线就0.45mA的电流。
  * 连接器中的引脚长度大约10mm,直径1 mm,这根导体具有大10nH左右的自感。这听起来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当通过它向母板总线传16MHz的方波信号时,若驱动电流40mA,则连接器针上的电压跌落大约40mV左右,足以引起严重的信号完整性/EMC方面的问题。
  * 1米长的导线具有大1μH左右的电感,当把它用于建筑物的接地网络时,便会阻碍浪涌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 滤波器100 mm长的地线的自感可100nH,当频率超5MHz时,会导致滤波器失效。
  * 4米长的屏蔽电缆,如果其屏蔽层以长度25mm方式端接,则30MHz以上的频率就会使电缆屏蔽层失去作用。
  经验数据:对于直径2 mm以下的导线,其寄生电容和电感分别是1pF / 英寸1 nH/毫米(对不起没有统一单位,但这更容易记忆)。其简单的算术关系式如下 

img16

 2.4 避免使用导体 
  以上的种种分析表明:随着频率升高,电缆的问题越来越多。用它来完整地传输信号和防止它产生泄漏越来越困难。
  即使对诸如音频之类的低频信号,电缆也开始呈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由于所有的半导体器件在直到数百MHz的频段(即使LM324之类的低速运放)内都具有晶体检波器的特性,所以电缆天线效应会使音频信号不知不觉地受到污染。
  因此,从以最经济的手段满足EMC要求的角度来说,最好彻底避免金属电缆和连接器。可以使用非金属导线进行通信,目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产品出现,包括:
  * 光纤(更适宜非金属导线场合)
  * 无线通信(例如Bluetooth;局域网)
  * 红外(例如IrDA
  * 自由空间微波和激光通信(例如:两建筑物之间)
  2.5 电缆隔离和布局
  电缆安装规则不是本书所讨论范围,但产品设计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规则,以设计产品的外部连接。下面简单概述一下标准IEC61000-5-21997和其它一些标准中关于信息设备和远程通信设备安装方面的建议。
 A. 所有建筑物要按照BS6651  C的规定或等价的标准安装雷电保护系统,至少将其内部搭接网络与大地连接起来。在建筑物中,所有钢材、金属件、电缆输送管、导管、设备机壳、接地导体应交叉搭接,形成三维搭接网络,搭接网格尺寸不得大4米。
 B. 将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从最敏感到噪声最强至少分
 C. 设备单元之间的电缆在单一路径上分布(因此要求设备具有单一的连接面板),但在不同电缆之间应至少保留最低间隙。
 D. 只要没有设备厂家的明文禁止,都应该将电缆屏蔽层两端3600端接至设备屏蔽壳上。
 E. 将所有电缆贴近构成地线网格的导体或金属件分布,防止过多的屏蔽层电流。
 F. 当没有建筑网格地时,可采用电缆托架、电缆输送管、导管等来代替,要是这些都没有,可采取较粗的接地导体,用它构成平行地导体(PECPEC必须两端搭接到设备机壳地,同时信号电缆要沿着它布置。
  隔离的需求、PEC、屏蔽层两端搭接都会影响互联电缆面板布局的设计、连接器种类选择、搭接重PEC方法等因素。18给出了用屏蔽电缆和非屏蔽电缆将屏蔽壳体连接起来的技术 

img17
18 安装屏蔽机箱时的正确方 

  对于设备之间较短的连接(比如微机主机与显示器、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的连接),假如所有的互联设备均由同一电源线供电,并且所有连至建筑物其它部分的长电缆(比如网络电缆)全部被电隔离(例如以太网),则仅上面D项的要求(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与屏蔽机3600端接)是必须的。对家庭高保真音响及家庭影院系统来说,这些屏蔽搭接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A项也经常方便地用来保护这些设备免受雷电带来的损害 

 2.6 选择最优电缆

 2.6.1 传输线
  传输线技术可以防止电缆成为谐振天线。
  当信号电流环路的发送和回流导线靠得很近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耦合,其互电容和互电感的组合构成了特性阻抗: 

img18

  式中:LC分别表示每单位长度(所关心的最高频率处的波长的分数)的电感和电容。对电缆和连接器来说Z0可以计算出来,(PCB走线也能算出,见本书5章)
  当Z0在互联电缆的全长上都保持恒定,且驱动/或输出阻抗(源端和负载端)Z0匹配时,就形成了受控阻抗的传输线,这种传输线不会发生谐振。导线的固有电感与电容也不会带来太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射频和所有EMC测试设备均50传输线电缆及连接器的原因,同时也是高速/或远程数据总线和串行通信线路也采用传输线的原因(通常阻抗50120之间)。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即使电缆不谐振,并且是最好的传输线,轻微的泄漏依然是存在的。另外,在铺设电缆过程中,由于弯折、形变、捆扎、挤压、反复屈伸、损坏或与不适当的连接器配合使用,会引起阻抗Z0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使传输线性能降低(使泄漏增加)。
  不幸的是:在目前的高频范围内,制造优质的传输线电缆互连线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例如,微波测试设备使用的柔韧电缆,价格高达每米数百英镑。这就是GHz以太网采用非屏蔽双绞线的原因。这必须采用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以减小数据传输率并进行随机扩展,且这需要四对线。因此,尽管传输线的性能非常好,它并不是解决电缆高频问题的万能手段。

 2.6.2 设备内部和外部连线的EMC考虑 
  在设备内部,如果其屏蔽体及外部电缆的屏蔽和滤波都很好的话,几乎任何一种类型的导线和电缆都可使用,尽管信号的完整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这里的问题就是对于高性能数字或模拟电子设备,对其进行屏蔽和滤波的成本将是很高的,而使用昂贵的内部电缆反而要经济得多。
  最经济的方法是尽量避免在设备内使用互联电缆,使所有非光纤信号通过互插在一起的PCB走线传输(最好是单PCB,即使通过柔性线路板连接也不是很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PCB需按照5章介绍的方法来进行设计,使PCB的一面专门作为一个地线面。这一般都能减少屏蔽和滤波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因为这样做能保持信号的完整性,所以还能够减少反复开发试验的次数。
  在设备外部,不管是数字产品还是模拟产品,包含单线信号的非屏蔽电缆问题很大。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也不能使发射减少很多,因为单线驱动会在信号自身频率处产生大量的共模电流,从而使产品不能通过传导或辐射发射的测试,具体情况取决于信号频率。不论何种滤波措施,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信号,这是其不利的一面。
  对低频模拟信号而言,采取滤波技术是很有效的,但在精度高±0.05%12位)时,滤波的成本及其电路板的面积将迅速增加。当然,滤波器不能去除带内干扰(比如电源线的交流声),但设计很好的平衡通信系统很容易能将其削除。

 2.6.3 双馈送导线
  当不使用传输线时,总可以用双导线。在与发送路径尽可能近的地方为回流电流提供一个专门的馈送通路(不经过任何地或屏蔽)。即使用单线传输信号时,将所有回馈导线均接至一公共参考电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磁通补偿效应,回流电流在最接近发送导线路径中流动,而不会选择其它电流路径。利用此现象,可以使电缆中场模式恒定,同时也能减小电场和磁场的泄漏。19给出了基本原理,这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img19
19 导体的布 

  图19表示的是一对电源线,其中一条线上装有开关,但同样的原理也适合于信号线。在最高频率处,要使电路仍能很好的工作,整个电流回路上的发送和返回导线的间距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要死EMC原则。
  含有大量单线传输(即,以0V为参考点)信号的扁平电缆EMC和信号完整性来说是很不理想的。但对其屏蔽会导致僵硬、体积增大。建议在高档的电缆组件中应避免这种电缆。
  在扁平电缆中采用双馈送导线技术可以显著地改善其EMC特性,按下面顺序来布置导线是最好的:
   回流线,信号线,回流线,信号线,回流线,...

经常建议采用但效果稍差的另一种办法是:
   回流线,信号线,信号线,回流线,信号线,信号线,回流线,...

  在源端的扁平电缆上装上扁平铁氧体磁环(共模扼流圈)通常可以显著改善其性能,因为,在高频时,导线对就如同由一个平衡的源驱动一般。当然如能使用适当的平衡驱动/接收电路就更好了。
  双绞线对比平行导线对要好得多。还可以使用扭绞三芯线,扭绞四芯线等,使所有的信号发送和返回路径靠近。
  在电源电缆中,极力推荐使用绞线:在一条电缆中,将所有的相线和零线组合并扭绞起来(单相有两根,三相有三根,三相加零线则有四根),这样能大大减小电源线磁场的发射。由电源线产生的磁场会分布在建筑物的整体面积中,这会对基于CRT原理VDU监视器造成影响。
  使用平衡电路和共模扼流圈的双绞线对高达数十MHz的信号都是有效的的信号都是有效的,实际效果取决于电路平衡状、电缆和连接器。任何电路的不平衡性会使有用的信号转变成无用的共模电流,并以场的形式泄漏掉。仅仅几微安的共模电流就足以使发射试验失败。扭绞紧密且相当标准的绞线对可使电缆在更高频率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许多种类的双绞线可供选用,有的作为传输线用(明确规定特性阻抗Z0)。但双绞线技术不适于群端接。所谓麻花扁电缆由多组双绞线在一起构成一根带状电缆,但使用群端接连接器时,会有大100mm左右长的平行导体,这会使EMC性能受到影响 

2.6.4充分发挥屏蔽电缆的作用:关于屏蔽层
  电缆屏蔽必须对整条电缆在360°范围内覆盖。目前,要以较低的成本使电缆屏蔽具有较高的效果越来越困难,除非信号线的干扰很小或不敏感。
  用电缆的屏蔽层作为信号回流路径不再是最好的应用方法。同轴电缆的问题是它的屏蔽层既传输信号的回流,又传输外部干扰电流。虽然应用趋肤原理可使电流处于屏蔽层的不同表面,但仅对于实心铜屏蔽层这是有效的,柔性编织屏蔽层并不能很好地分离电流,结果回流电流会发生泄漏,同时干扰电流也渗入进来。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所有的射频测试设备均采用柔韧的同轴电缆,因此它们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下次你再进电磁兼容试验室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电缆,你会发现:用于高频的电缆很粗、很硬,而且也很昂贵,原因之一是它们至少有两层以上的屏蔽层。它们还使用昂贵的的螺装连接器(比如N型头),且总是用来匹50Ω的传输线。应该谨慎地对它们进行处理,如果你处理不当,你将遇到麻烦。当频率EMC试验室的平均频率更高时,必须采用与汽车刹车管一样硬的半刚性或刚性同轴电缆。
  可以两种办法来度量屏蔽电缆的屏蔽 效能,一种是屏蔽效能(SE),另一种是转移阻抗ZTSE是众所周知的ZT当在屏蔽电缆上注入射频电流时,中心导体上的电压与这个电流的比值。对于给定频率,只有较ZT,才会导致较高SE。理想的情况是,在整个频率段ZT的值为几mΩ(。以下是几种典型类型的屏蔽电缆的屏蔽效能的粗略总结,但须记住:在每一种类的电缆中,会有许多不同之处,性能也会相差很多。
   * 屏蔽层为螺旋缠绕箔带的电缆在所有频率都不理想,当频率超过1MHz时,其性能逐渐变坏。
   * 箔带轴向包裹的屏蔽层比螺旋缠绕箔带要好得多。
   * 编织网屏蔽层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都比箔带要好得多,但当频率超过10MHz时,其性能逐渐变差。
   * 在箔带上覆盖一层编织网、双层编织网或三层编织网均比单层编织网好得多,但均在大于100MHz时逐渐变差。
   * 两层或更多层相互隔离开的屏蔽层更好一些,但仅限于大约10MHz以下,在较高频率,屏蔽层之间的谐振将降低其屏蔽效能,因此在某些频率它可能比单层屏蔽更差。
   * 实心铜屏蔽层(比如,半刚性屏蔽层,刚性屏蔽层)比编织网类好得多,其屏蔽效能在高频时不断增加,这不象编织网或箔带,超过某一频率后开始下降。圆形金属导管可用来增强极高频率处的屏蔽特性。
   * 超级屏电缆采用编织网屏蔽层与(金属或类似的高导磁率材料包裹层组合起来。其性能与实心铜屏蔽层一样好,甚至更好,而同时还有一定的柔韧性。但其价格昂贵,仅适合于性能比价格更重要的场合(比如航空、军事)。
   * 我只知道一家供应带有铁氧体的屏蔽电缆的生产商(欧洲),该电缆可以改善高频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同时其价格也没超级屏电缆高。
  为了降低屏蔽电缆的成本,同时又要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我们需对每一个信号和其回流采用双馈送导线方法,最好使用双绞线,如上面对非屏蔽电缆所讨论的结果,采用平衡驱动/接收也是很有效的。

 2.6.5充分发挥屏蔽电缆的作用:端接屏蔽层
  对高性能数字和模拟产品而言,使用同轴电缆且将其屏蔽层接至电路的0V走线上经常会导致发射和抗扰度方面EMC问题。在产品上BNC连接器绝缘也经常会导EMC性能不良。
  电缆屏蔽层总是应该连接到屏蔽机箱上(即使它们已连接到电路的0V点),除非能够提供充足的工程理由EMC依据来证明可以不这样连接我们常常这样并不是理由。
  电路开发平台应尽量提供与真实产品相同的结构及与外界的连接。否则电路设计者可以采用各种互联线使PCB在开发平台上顺利通过测试(我也经常这样做),然后把它留给别人去整理成实际产品并解决相应EMC问题。
  但即使是高质量的屏蔽电缆,如果屏蔽层连接不好,其效果也是很差的。电缆屏蔽层需要360°端接,(即:与它所穿过的屏蔽机箱表面形成完整的圆周连接)。因此所采用的连接器是很重要的。
  绝对不要采的连接方式,除非屏蔽层仅需几MHz以下起作用。当使用小辫方式端接屏蔽层时,一定要使其尽可能短。把小辫分成两条,每侧一条也有一定作用。在八十年代中期,某公司将其所有小辫连接的外壳安装BNC全部换为符EMC原则的压接BNC。尽管压接工具价值大约600 英镑左右,但他们惊奇地发现,因为压接组装工效很高,而且由于可靠性高而降低了返修率,所以他们很快赚了不少钱。因此,小辫连接不仅不利于EMC问题的解决,而且也不经济。
  电缆屏蔽黑色魔 的秘密是:如果电缆所连接的连接器或屏蔽体的屏蔽效能较低,则电缆的屏蔽效能也会降低。
  对一些非屏蔽产品使用屏蔽电缆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这些产品没有内部互联线,且其PCB有完整的地平面,并只安装小型器件。这是因PCB地平面同任何金属板一样,产生了一个削弱场强的区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起到某些屏蔽作用。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取决于产品的电子技术水平,对高性能数字产品或模拟产品而言则未必可行。电缆屏蔽层360°端接PCB地平面上。

 2.6.6 将电缆屏蔽层两端端接
  对有些人这可能象是奇谈怪论。但随着目前高频的广泛应用,若一端不端接则经常引起很严重的泄漏。两端端接的电缆也允许屏蔽层在磁场的各个方向上发挥作用。
  当然,屏蔽层两端端接会导致屏蔽层在两端地电位差的驱动下产生电流,这可能会产生交流声,甚至使电缆烧毁。但如果这样的地电流存在的话,表明接建筑物的地线系统很差,会导致地线电位不稳或过大的雷电浪涌电流损坏保护欠佳的电子设备。在雷电期间,电缆未端接的一端被击穿并非罕见,结果导致严重的危害。
  有时建议把电缆屏蔽层在一端进行电气搭接,而另一端用一小电容进行搭接。其目的是阻止额外的电源频率的屏蔽电流。尽管电容在极高频率时不能提供很低的电感,但这多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但对防止浪涌及击穿问题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内部带有屏蔽 - 机壳电容的绝缘BNC连接器,它1GHz时仍有很好的性能,但价格差不20英镑一只。电隔离通信可以避免屏蔽电缆两端端接,但一定要注意各种细节问题,尤其是安装接线的故障和浪涌等带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问题。非金属光纤是最好的电隔离信号通信方式,而且使用最方便。
  上面第2.5节简要陈述了在不使电缆过热和降低安全而又能获得良EMC特性的情况下,目前广泛采用的最佳电缆安装方法(例如,用并联地线减小地线电流),要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参IEC 61000-5-2 1997

 2.7 电缆连接器的最佳使用
  连接器上也会有同电缆相同的EMC问题,毕竟它们只是处于刚性壳体中的短导线。
  最好将连接器分成用于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的两种,因为在浪涌或静电放电发生时,从外部到内部针脚之间可能会发生打火现象。这种打火会将保护装置旁路掉(保护装置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7.1 非屏蔽连接器
  可控阻抗的传输线连接器在高速底板或电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若不使用传输线,要用普通多引脚连接器(如DIN41612,螺钉压接片)获得改进的电磁兼容性能和信号完整性,需要确保每针脚旁边都有一个信号回流针脚,至少应为每两个信号提供一个回流针脚。这种方法与平衡信号配合起来效果是最好的,对于单线传输信号,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2.7.2 用于PCB板间的连接器
  在PCB板(如子插件板到母板)间使用连接器中应用上述原则,即多0V针脚分布在连接器全长和全宽中,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用同样的方法来布置电源针脚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照下面连接器针脚安排,可获得最佳的信号完整性EMC性能(对于共用电源线的信号线):
    0V 信号+V 0V 信号+V 0V 信号+V 0V  等等。

  下面的方法性能较低,但经常也能满足要求,且可以节省几只针脚:
    0V 信号+V 信号 0V 信号+V 信号, 0V等等

  在将连接器延伸至两块线路板公共边的全长,而且在全长上任意散布0V和电源连接点也是很好的。有些事实表明:随机布置的连接器针脚可以分解驻波模式,从而提供更好的性能。在敏感信号和噪声信号间设置额外的地线可以阻止串扰的发生。
  前面已经说过,要尽量避免在线路板上安装连接器,有一层地线面的单块线路板或柔性线路板效果较好。另外,避免使用插座安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插座的每个引脚都是一根小天线,而且正好在敏感源或噪声源的近旁。

 2.7.3 屏蔽连接器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必须将芯线完整的覆盖起来,两端也不例外。因此电缆两端的连接器外壳必须能够与电缆所安装的屏蔽机箱360°电气搭接。矩形连接器护套中的床鞍夹紧方式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对搭接的要求。绝对要避免使用小辫连接,再短也不行。20给出了典D形连接器的屏蔽端接方式 

img20

20 D形)连接器护套中的屏蔽电360° 

  同轴电缆和双股屏蔽电缆由于连接器是金属螺纹的,效果大大改善。这些连接器在高频时性能和可靠性都远高于卡装式的(如BNC)。因此,你在卫星电视接收机外壳上看到的都是这种连接器。
  多芯电缆也最好使用螺纹连接的圆形连接器,但实际中使用D形的或其它等矩形连接器的更多。对于连接器制造商而言,屏蔽电缆与连接360°连接,然后在连接到屏蔽箱上这种要求似乎很难实现。因此在选定一种连接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是否能实现这一点。在实现屏蔽层搭接这一点上,要特别注意单簧片、线夹和导线等连接方式,这些都是变形的小辫,会限制高频时的效果 
  不幸的是,许多工业标准的连接器没有提供正确端接电缆屏蔽层的方式,而且现在正在设计的一些连接器也没有考虑360°端接的要求。
  当连接器与屏效较低的机箱或电缆一起使用时,其屏蔽效能也会降低。图21给出了将连接器与机箱搭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img21

21 与屏蔽机箱相连的电缆屏蔽